大力发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向,与追求优质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普惠性学前教育意味着学前教育可获得、可支付、就近便利和高质量。这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普惠性学前教育具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综合特征,是中国特色发展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
首先,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能进一步缓解或逐步消除“入园难”问题。
小区配套园是未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核心来源,失去了这个来源,也就失去了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现实基础,甚至失去了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关键引导力量。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小区配套园是最方便的,接送人力成本最低。因此,办好每一所小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让优质幼儿园走进小区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的期盼,也能切实体现学前教育的公平,还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一些小区之所以出现“入园难”,除了因为幼儿园配套、建设不到位,还因为配套园建成了高收费的营利性幼儿园,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这是不能承受之重。让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到位,并回归普惠,是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关键举措。
其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能进一步解决“入园贵”问题。
小区配套园必须举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入园贵”问题。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都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付水平,确定政府与家庭的不同分担比例。其成本不是以硬件奢华为基础的,而是硬件和软件双达标,并追求高质量和有质量的教育,是面向大多数群众的,可承受、可支付。要真正实现普惠,根本保障是政府。政府必须以有力投入确保幼儿园的普惠性和教育质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对普惠性民办园投入到位、管理到位的地方,学前教育的质量就能得到真正提升。
再其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在普惠性幼儿园中,公办园的教育质量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最高的,这是政府长期投入和扶持的结果,也是学前教育实践不断积累和深化的结果。因此,公办园是普惠的典范,是帮扶普惠性民办园的重要力量。选择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就是选择了长期接受政府投入和管理的机制,就是选择了向优质发展前行的路向。近十年来,各地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支持和管理,除了经费的投入,还加强了专业指导和培训,协助普惠性民办园与公办园建立帮扶关系以提高教育质量。随着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投入不断增加,扶持和管理政策进一步优化,相信普惠性民办园将向着可获得、可支付、就近便利和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前进。
最后,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质量的维护关键在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履行政府责任,依法落实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定,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治理……”因此,把小区配套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是政府必须做、可以做和完全能做好的工作。只有政府履行职责,普惠性资源才能得到有效扩大,普惠性幼儿园才能真正实现可获得、可支付、就近便利和高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要抑制个别地方政府举办高收费的所谓窗口性幼儿园和引进所谓国际品牌幼儿园的冲动。从近期某省进行的高收费幼儿园抽样质量检查来看,高收费与高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所谓“品牌”与国家法规倡导的理念和实践相去甚远。只要幼儿园成本核算是保障运行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的收入是与国家规定的公办教师工资相应的,幼儿园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招生编班的,那么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水平和管理水平。
未来政府还将借助教科研、高校及优质公办园的力量不断拉升普惠性民办园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不能只看收费,不能只听宣传,要真正关注儿童的发展,关注对《指南》落实的程度。家长与办园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终将改变,家长要求政府公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