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殊教育 > 自闭症资料

洛阳孤独症儿童认知:误解知多少

时间:2024-06-27 13:35:31 自闭症资料 我要投稿

洛阳孤独症儿童认知:误解知多少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发育早期,通常在3岁以内发病。

在临床上,有孤独症类似特征的,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疾病也被归类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儿童常被人们称作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好像来自遥远的星球,在夜空中独自闪烁。

社会公众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孤独症,学会理解并接纳孤独症儿童,营造关注与关爱他们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让每一颗“星星”都能闪闪发光。

认清误区

误区1:孩子是性格内向,不愿意社交而已。

孤独症儿童常被误解为性格内向或不喜欢社交。实际上,他们不是不想与人交流,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他们难以理解和应对社交情境,进而面临严重的社交障碍。他们可能在解读面部表情、理解情绪或分享情感上存在异常,导致社交障碍。

误区2:孩子得病,是因为父母关爱太少。


孤独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永久性神经发育障碍,与父母的关爱程度无关。尽管目前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等。

误区3: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孩子长大就好了。


很多人认为孤独症只影响儿童,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好转,其实不然。虽然部分孤独症儿童在成年后会拥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摆脱了疾病的影响。很多成年孤独症患者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交和沟通障碍,他们需要持续接受家人、社会的支持和帮助。